近日長沙持續高溫,溯溪、漂流受熱捧,但曬傷病例驟增。長沙市中心醫院(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)急診醫學科專家指出,水面反光加劇紫外線傷害,曬傷嚴重可能導致休克甚至多器官衰竭,建議外出游玩涂抹好防曬霜,進行物理遮擋、錯峰出行,隨身備急救包。
女子未做防護漂流上肢10%面積二度曬傷
上周末,長沙彭女士(化名)帶著一家8人興高采烈地去漂流,未做任何防曬措施。當天傍晚,她感覺雙上肢火辣辣地疼。回家后,手臂上冒了密密麻麻的水皰,讓她疼得整夜難眠,第二天去醫院檢查診斷為上肢二度曬傷,面積達10%。

“水面如同天然反光鏡,可將紫外線強度提升數倍,相當于皮膚同時承受直射+反射雙重暴曬。更危險的是,高溫環境下人體大量出汗,防曬霜易被沖刷失效,而玩水時的興奮讓人忽略補涂,導致防護‘真空期’。”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張學崢表示,紫外線可是穿透高手,哪怕陰天泡在水里,照樣能把皮膚曬出問題。
分級應對+四大防護應對“高溫玩水”危機
張學崢介紹,根據臨床診療標準,曬傷危害分為輕度曬傷和重度曬傷:輕度曬傷表現為皮膚泛紅、灼熱刺痛,3~7天會慢慢脫皮、變黑。重度曬傷除紅腫外,會出現大小不一的水皰,伴隨劇烈疼痛、頭痛、乏力,還可能出現頭痛發燒、惡心嘔吐,甚至中暑、休克或多器官衰竭。一般重度曬傷在12~24小時后才爆發,市民要密切監測體溫和意識。

“對于輕度曬傷,可以用生理鹽水浸濕紗布冷敷,別自己挑破水皰,以免發生感染。對于重度曬傷,可涂抹濕潤燙傷膏,噴表皮生長因子幫助皮膚修復。若是大水皰,請專業醫生抽出皰液,保留皰壁防感染;水皰破裂后,可在醫生指導下用生長因子搭配藥膏敷好。”
四項防護舉措
1、選對防曬霜并足量使用。出發前半小時,全身厚涂防水防曬霜,重點照顧脖子、后背、手臂等“重災區”。隔兩小時定期涂抹。
2、物理遮擋“全副武裝”。穿速干防曬衣、戴寬檐遮陽帽,配上冰袖、防曬面罩,兒童可穿連體式防曬泳衣,減少皮膚暴露面積;穿防滑溯溪鞋,避免赤腳暴曬。
3、錯峰戲水避鋒芒。上午10點前、下午5點后紫外線較弱,正午時段盡量躲進樹蔭或遮陽棚,及時補水,可添加少量鹽分預防脫水。
4、隨身攜帶“曬后急救包”。游玩后,可用冷敷降溫,厚涂保濕霜,給皮膚來場“急救護理”。
供稿丨急診醫學科 林航 宣傳部 湯雪
一審丨急診醫學科 邵啟兵
二審丨宣傳部 李晶
三審丨宣傳部 周陽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