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胃鏡下找到出血點了,立即行內鏡下止血治療……出血止住了!”近日,在長沙市中心醫院(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)胃腸內鏡室,因反復嘔血、便血導致重度貧血、暈厥入院的六旬老人張鐵生(化名),經過醫生內鏡下精準施治,終于成功止血。
據家人介紹,張鐵生住在長沙市雨花區,今年66歲,這次入院前,已經因反復大量嘔血、便血、暈厥,在三家醫院住院并做了三次胃鏡。反復的出血和住院讓老人及家人身心俱疲,陷入了焦慮和無助中。近日,老人再發第四次嘔血,老人的兒媳上網對長沙各家醫院、專家比較后,最終選擇了長沙市中心醫院消化內科。
醫院消化內科主任、主任醫師申月明對張鐵生的病史進行了細致的梳理和分析,安慰老人不要緊張,保持放松的心情來配合治療。入院后申月明為張鐵生行胃鏡檢查,發現胃竇潰瘍,潰瘍較深并累及血管,是患者反復出血休克的主要原因,患者藥物治療效果不好,還有再出血的風險,申月明判斷患者需要優先行內鏡下治療。
在予以黏膜下注射、電凝止血、再使用尼龍繩荷包縫合保護創面,術后繼續予強力抑酸、護胃等對癥支持治療后,張鐵生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,沒有再出現嘔血、黑便,血紅蛋白逐步上升,避免了做介入或者外科手術。張鐵生出院后病情穩定,回訪時老人和家屬特別感謝中心醫院消化內科團隊的精心治療。
申月明主任為老人實施內鏡下治療
申月明介紹,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常見的原因為胃、十二指腸潰瘍,食管-胃底靜脈曲張破裂,急性胃黏膜病變,胃癌,賁門撕裂綜合征等。主要表現為嘔血、黑便,來勢兇猛,消化道大出血常伴血容量減少引起的急性周圍循環障礙,嚴重時危及生命。消化道出血作為消化內科常見的疾病,診斷上并不困難,張鐵生的特殊之處在于老人的潰瘍較深、累及血管,再發出血風險概率高、如果救治不及時,隨時可能出現大出血等危及生命情況。所幸張鐵生經過的內鏡下微創治療,終于止血成功,后期需要注意飲食,定期服藥,做好復查。
消化道出血如何預防?
1、積極治療原發病:對于有消化性潰瘍、胃炎、食管靜脈曲張等消化系統疾病史的患者,應定期復查,及時調整治療方案,控制病情穩定。定期進行胃鏡檢查,評估病情變化,及時發現并處理可能的出血風險
2、根除幽門螺桿菌(H. pylori)感染:定期進行幽門螺桿菌篩查,特別是長期服用非甾體藥物患者要進行檢測,對于感染者,采用標準治療進行根除治療。
3、生活方式調整:保證營養均衡,多吃蔬菜水果,減少油膩、辛辣食物的攝入。避免過量飲酒,減少對胃黏膜的直接刺激。
4、避免誘發因素:保持良好的心態,避免長期的精神壓力和情緒波動,必要時可尋求心理輔導。避免過度勞累,保證充足的睡眠,維持良好的生活節奏。
供稿丨消化內科 劉鵬 宣傳部 朱文青
一審丨消化內科 申月明
二審丨宣傳部 李晶
三審丨宣傳部 周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