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7歲的宋佳玉(化名)老人,2024年曾因腰椎骨質疏松性壓縮骨折在長沙市中心醫院(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)脊柱外科接受手術,時隔一年,老人再次因腰椎壓縮性骨折入院,面對高齡及基礎疾病可能帶來的高風險,脊柱外科迎難而上,用硬核技術為老人“撐腰”,讓老人擺脫腰痛,重啟生活希望!
先后兩次骨折,手術難度風險均增加
2023年12月,宋奶奶因一個轉身引發腰背部疼痛,被家人送至該院脊柱外科。經詳細檢查,發現她患有腰1椎體骨質疏松性壓縮性骨折,這給她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困擾。每一次簡單地起身、站立,都伴隨著難以忍受的疼痛,面對老人的病情,脊柱外科團隊為她制定了最佳的微創治療方案:腰1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(PKP),術后宋奶奶的疼痛得到了顯著緩解,生活也能夠自理,出院時醫生叮囑她要接受骨質疏松規范治療。
2025年3月4日,宋奶奶在一次打噴嚏后腰背部再次出現疼痛,來到醫院檢查后,結果診斷為腰3椎體壓縮性骨折。這一次的病情讓第二次手術難度和風險程度都大為增加,也讓宋奶奶和家人憂心忡忡。脊柱外科一區許宇霞主任精心為老人制定了手術方案,安慰老人不要擔心。
完善術前準備后,許宇霞主任帶領團隊為老人實施了經皮穿刺脊柱后凸成形術,手術過程十分順利,創口微小,術后宋奶奶恢復良好,疼痛明顯減輕,身體各項指標穩定,在醫護人員的悉心照料下,她很快就能夠在床上進行一些簡單的活動,出院時已經能下地行走,精神狀態也越來越好。
作為一種微創手術方法,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(PKP)具有創傷小、出血少、手術安全性高、住院時間短等優點。它不僅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,還可以恢復被壓縮椎體的高度,增加椎體的剛度和強度,使脊柱的生理曲度得到恢復。針對現在老年人骨質疏松引起的骨折效果較為良好。
及時就醫、規范治療是應對骨質疏松性骨折的關鍵
許宇霞主任介紹,骨質疏松是一種代謝性骨病,主要是由于骨量丟失與降低、骨組織微結構破壞、骨脆性增加,導致患者容易出現骨折的全身代謝病,多發生于70歲及以上的高齡老人,是最常見的老年骨折。輕微的外傷,如跌倒、扭傷、提重物等均可導致胸腰椎椎骨的壓縮塌陷。有些人甚至沒有明顯的扭傷,就像宋奶奶一樣,僅僅一個轉身的動作,就造成了骨折。
當老年人出現無明顯誘因的腰背部疼痛、活動受限等癥狀時,應高度警惕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可能性,盡早就醫。通過專業的檢查和評估,醫生可以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,包括藥物治療、物理治療以及必要的手術治療。早期經皮椎體強化治療不僅可以緩解疼痛,還可以預防骨折的進一步加重,降低并發癥的風險,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。因此對于老年人來說,及時就醫、規范治療是應對骨質疏松性骨折的關鍵。
如何預防壓縮性脊柱骨折?牢記五要素:
1、老年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要有防護胸腰椎骨折發生的危機意識,特別是防止從床上摔下、洗澡滑倒摔傷等。
2、保持心平氣和,不宜急躁,做力所能及的事,不要搬提重物等,以防腰部扭傷。
3、健身要因人、因時、因地而宜。老人運動要和緩,可散步、打太極拳等,不要騎自行車,或做攀爬動作。天色未亮及雨雪天氣等不宜鍛煉及出門買菜,以防意外摔傷。
4、積極防治骨質疏松癥,包括適度地健身運動,改善肌肉質量,保持骨量,多曬太陽,還要經常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。5、建議50歲以上人群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查,特別是絕經后女性、有骨質疏松家族史、長期服用激素類藥物等高危人群,更應提高警惕,及早干預,防患于未然。
長沙市中心醫院脊柱外科團隊始終堅持“能保守不手術,能微創不開放”的治療理念,以發展各種脊柱微創技術為核心,不斷提升自身診療水平及手術技術,已為百余名70歲以上高齡患者解決脊柱骨折帶來的疼痛、活動受限等問題,讓老年患者能在術后早期下地活動、恢復自主生活能力,減少長期臥床引發的下肢靜脈血栓、褥瘡、墜積性肺炎等相關并發癥的發生。
供稿丨脊柱外科 唐晴 宣傳部 朱文青
一審丨脊柱外科 許宇霞
二審丨宣傳部 李晶
三審丨宣傳部 周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