卒中,俗稱“中風”,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。它由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導致血液無法流入大腦引起,進而造成腦組織損傷。卒中發病急、危害大,搶救工作須爭分奪秒。能否快速識別卒中癥狀,并及時將患者送往具備救治能力的醫院,是挽救患者生命、降低殘疾風險的關鍵所在。近日,67歲的長沙市民吳麥舟(化名)突發卒中獲救的親身經歷,生動地展現了“卒中急救地圖”在卒中急救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。
“卒中急救地圖”導航,45分鐘送患者入院救治
6月14日13時10分,吳麥舟在家中突然出現左側肢體乏力、說話不清、流口水等癥狀。幸好,女兒吳女士在家及時發現,并迅速想起父親5月份在長沙市中心醫院接受腦卒中篩查時,曾在腦心健康管理師的指導下關注了“卒中急救地圖”微信公眾號。她立即打開微信找到“卒中急救地圖”公眾號,通過地圖撥打120,并在其精準導航下,于13時55分將父親送達長沙市中心醫院急診科。
“該患者吳麥舟從發病到入院僅用45分鐘,為卒中救治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。”長沙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主任、主任醫師王振介紹道。經醫院急診科快速評估,患者神志清楚,左上肢肌力為3級,左下肢肌力為4級。隨后,完善CT、血液學檢查等必要檢查,在排除禁忌證后,于14時20分成功為患者實施了溶栓治療。
得益于及時有效的救治,患者恢復情況良好,當前生活已基本能夠自理。患者的女兒吳女士滿是感激地表示:“多虧了那個急救地圖,它指引我們以最快的速度到達了能救命的醫院!”
“卒中急救地圖”:一鍵連接生命通道
長沙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主任、主任醫師王振指出,該患者的成功救治,關鍵就在于快速識別卒中癥狀和高效轉運至醫院。王振強調,卒中具有高發病率、高致殘率、高死亡率的“三高”特點,救治必須爭分奪秒——“每延誤1分鐘,患者腦部就有190萬個神經元死亡”。而卒中急救的核心在于把握兩個關鍵“時間窗”:
靜脈溶栓時間窗:通常為發病后3至4.5小時;
動脈取栓時間窗:通常為發病后6小時。
因此,一旦評估為“疑似卒中”,務必爭分奪秒,立即前往最近的卒中中心接受專業救治。
正因為時間非常寶貴,我國“卒中急救地圖”應運而生,精準解決了卒中急救中識別與轉運的核心難題。這個“生命地圖”的程序可基于用戶位置,智能推薦并導航至距離最近、國家認證的卒中救治定點醫院。
據悉,我國“卒中急救地圖”由中國卒中專科聯盟卒中急救地圖專委會運作,整合了全國范圍內通過嚴格認證的卒中中心。截至2024年底,全國已有3270家醫院接入,長沙地區包括長沙市中心醫院、湘雅醫院等多家醫院接入,確保患者獲得標準化、高質量的救治。
“卒中急救地圖”正在成為市民應對突發卒中的重要工具,為快速抵達具備救治能力的醫院提供了關鍵指引。
市民如何使用“卒中急救地圖”?
1、微信搜索“卒中急救地圖”公眾號
2、點擊“卒中地圖”
3、“卒中地圖”操作界面
4、點擊“選醫院”,查詢周圍卒中中心
5、點擊“中風識別”,可以評估是否疑似中風
? 長沙市中心醫院作為國家三級醫院卒中中心,也是長沙地區“卒中急救地圖”上的重要定點機構,向廣大市民發出呼吁:請主動搜索并收藏我國“卒中急救地圖”。這就像給自身和家人朋友的生命安全上了一把“保險鎖”,關鍵時刻能發揮大作用。如果身邊有人出現疑似卒中的癥狀,應撥打120,再借助急救地圖,火速找到離自己最近的能救命的醫院,爭取最佳救治時間。
供稿丨神經內科 陽丹丹 宣傳部 秦璐
一審丨神經內科 王振
二審丨宣傳部 李晶
三審丨宣傳部 周陽